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高考没考好的女生,会过上怎样的人生?

2022-07-29|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人生轨迹熹望主播:微语BGM:DEPAPEPE-いい日だったね。结尾音乐:许魏洲《向着光亮那方》高考成绩,将会怎样影......
无名 https://www.touzitop.com/ysxm/10572.html

人生

轨迹

熹望主播:微语

BGM:DEPAPEPE-いい日だったね。

结尾音乐:许魏洲《向着光亮那方》

高考成绩,

将会怎样影响你的人生?

文|编辑整理:大有熹望·漫漫

写在前面:

一转眼,2022年的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有人痛苦、有人喜悦、有人纠结。

高考成绩,将会怎样影响你的人生?

那年高考出分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着急查,内心几乎不抱任何希望,被我妈拽起来按到电话前。

电话里传来慢半拍说着的、一个不咸不淡的分数,哦,超了一本线二十多分,足够给父母交差,但对于自己,是不可释怀的。我觉得自己运气不好,太失败了,我为什么不能去上海。

闺蜜小千发挥严重失常,她留在家乡,好在选了自己喜欢的建筑专业,而我就要奔向大连,读一个家人们举手通过的专业。

我想起初中时,我俩在操场上吃“绿舌头”(一种舌头形状的雪糕),身为学霸的我们思考着未来:“我们都考到这么好的学校了,以后一定不差吧。”“那是当然的了。”去往大连的火车开动了,我真觉得命运无常。

用2021年的心态想2008年发生的事,觉得一切都不算糟糕。

小千成了学霸,后来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做了几年996的工作,考了建筑师资格证,现在在大学里当老师,哦对,她还嫁给了当年的大学校草。

我在大学里以失败者的心态混过四年,突然从电影和书里找到寄托,后来去了比上海远得多的新西兰,写着在海外端盘子洗碗的故事就出了书。

我这时又想起初中时我们那番对话和我高考后的失落,哪有什么事情是板上钉钉的呢,人生中的所有考试所有选择,只提供方向和机会,不预示结局。

看着高考生因为考试失利痛哭的新闻,我问自己,三十多岁了,你还在乎高考那年考了多少分吗?

不在乎了,我甚至想不起当年我考了五百六十几,是班里的第多少名,志愿表里还写了啥。

成年后我发现一个悲哀的事实,我们的很多个人选择还在受着父母和社会的限制,就同当年的高考一样。

我们是一个多么喜欢给自己定标准的民族,一本分数线,过万的月薪,要结婚,生子,买房...很多时候你必须努力达到世俗的优秀分数线以上,才能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但是高考也有它的意义,它是未来许许多多考试的序幕,优秀永远可以把你带到更好的平台。

分数不是一个静止的符号,它关系到你遇到怎样的人,身处怎样的环境,拥有怎样的眼界,它不决定你成为谁,但它一直在影响着你。

说到这,我似乎应该给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一些走进大学的建议:去大城市。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别沉迷恋爱和学生会那点权力。学会理财,寻找实习机会,在每个人生阶段尽力。

可能以上建议有一天也会过时,那就再说一句吧,未来有很多事情比高考重要,别怕跌倒,你用过去创造了现在,你正在用现在创造未来。这倒是一条可以用很久的人生经验。

——选自杨熹文原创文章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阅读本文)

高考是这样一件事,和它相隔的时间越长,你就越觉得它没什么。

现在想来,当年考上二本或是去专科,去上海还是三线城市,这些都不会影响我人生的大方向,出国、写作、拼命工作,这些事我还是会一一去做,也许来得迟一点,但它们终究会来。

可是我再也不想再经历一次高考了,那样一级级登上台阶觉得下一级就要死掉的窒息感,我再也不想重温了,每次考试前担忧母亲会崩溃的紧张,我再也不想体会了。

我理解家长的那一份,谁不想让孩子在十八岁就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可我更理解孩子的那一份,那半成年人,身上担负的不只是自己的前途,尤其是那些家境普通的、自尊心强的孩子,谁不是一面顾及脚下,一面担忧着肩上的大人随时会倒下来?

这个时期,作为家长,一定要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别让一个即将走入人生最美好阶段的孩子,认为高考是人生唯一一条起跑线。

而孩子们,你也要知道,高考无论结果怎样,这都不会是你的终点,高考之后,人生才真正属于你,那里会有更多起起伏伏的故事,你不必每次都赢,你也不会每次都赢,但你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有股输了也能逆袭的狠劲儿。

总有一天,你会笑着回忆过去:人生那么多起跑线,什么时候不能翻盘啊。

请年轻的你相信,我这个三十岁的过来人。

——选自杨熹文原创文章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阅读本文)

我从不反对高考,但我反对把高考当做衡量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

读过一篇彭明辉老师的文章《人生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积累的过程》,至今还相信期间的道理,“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积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

我们的教育缺乏这样的耐心,不肯等待一个慢热的孩子从才华横溢中苏醒。

我记得那些年一个不够聪明的我连去公交车站的路上都在默念着历史知识点,也记得我的同学在考试成绩公布后躲在我的家中,她的妈妈来接她时还未说话就是一巴掌,而她惊恐的眼神,是我至此把她当作至交的缘由。

我理解每个母亲在预见孩子命运时的危机意识,感激母亲一直鞭策我,但我也翻看过自己16岁时的照片,双眼无光,恐怖至极,至今羞于与任何人分享。

我在青春期时学琵琶,补数学,在所有不感兴趣的学科之间吃力地付出,而没人肯停下来看一看,我已经尽力,再一步就是心理健康的深渊,若我当时可以多一些时间用来写作,或许就能绕过之后的重重阻碍,更早地出版自己的文字。

很多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年轻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忧,“如果考不好,是不是我一辈子都会是庸人?”甚至很多已经读到大二大三的学生,还处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觉得今生都会因为这个污点而难以再获光明。

然而事实是,很多当初早早辍学的同学,再联络时,已通过多年闯荡,建立了有事业有家庭的幸福。当年意外落榜清华北大的大学同学,或者读书时成绩并不优异的同学,也经过持续的奋斗,在500强公司任职,或出国读博士,或成为成功创业人…

在那么多成就人生的路上,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梯,如若成功,它能让你早一点看到更高处的风景,但如若失败,它不会一锤子决定人生——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持续的努力,是不断的突破,是永远相信自己,是从不停歇学习——是高考之后的事。

我从未真正遇见一个因高考失败而终身失败的人,我也从未认识过因高考成功而万事幸运的人。

我只是始终相信,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带着不同的才华,有人成为画家,有人成为作家,有人成为律师,有人成为行者…

每一个梦想的孵化都需要不同的时间,高考并不是一个终身审核,我们中间,一定有人正在成为画家,正在成为行者或者其他。

——选自杨熹文原创文章

(点击蓝色标题即可阅读本文)

文末结语:

亲爱的读者,你高考那一年,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你想给年轻朋友什么建议?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唐山信息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唐山信息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