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电影龙马精神票房预估 https://www.touzitop.com/ysxm/10574.html 不再以会议记录有无作为追责标准 碧翰烽/文 据半月谈日前报道,这是一群乡镇党政“一把手”对时下“会海”的看法: 一位边远山区乡镇党委书记说:“每周我至少有3天全得开会,一天开两三个会是常事,一个会就要三四个小时。曾有一周连续在县城开了5天会,只能靠电话或微信远程部署工作,压根儿没时间抓落实。” 一位乡长说:“早上8点半县里就有会,我起个大早才赶上,10点半散会想走,又接到通知说几个小时后还得开会;还有领导10点突然通知,会议就定在11点……” 西部某省份一位乡长说,他周末也经常接到开会通知,电话里讲得清楚不过,“不准迟到,不准代会,不准请假”。不管县里什么部门的会,乡镇主要领导都得到。 如此等等,相信类似的情形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大家是摇头叹息,却都无可奈何。 想想最近一些地方频频出招治理“躺平”现象,却不料躺在“会海”里了,如何站得起来、下沉得去。 关于治理“会海”之策,虽然较多但不一定真正见效。比如制度建设、审批把关、务实导向。 有受访干部表示,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控会减会,但地方落实仍有困难。一方面工作出现问题往往需要倒查,倘无相关会议记录,会遭严厉问责;另一方面,部门职能交叉重叠仍属常见,为落实工作,免不了重复性开会。 北京市委党校教师李晓寒强调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合理、具体、可操作的制度安排。比如,需要下大力气祛除留痕迷信,不再以会议记录有无为追责标准,完善实绩导向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碧翰烽以为,这个关于制度安排的意见,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首先,领导是否重视的关键不在于开会,而在于人财物资源的保障。在这个方面是有一些认识误区,认为领导出席会议就是显示重视了,有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重视而重视,真正在实际工作并不重视,比如在人财物资源的保障方面,是不是有落实?是不是有办法、有措施?就值得推敲。 其次,开会不一定就尽到了责任,没开会不一定就没尽到责任。有的虽然经常开会,但是在走形式、做样子,纯粹是为了避责,并非为了解决问题,或者不关心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有的虽然没有正式开会,但却是扑下身子、直下一线,真正奔着问题和矛盾去的。 最后,关键在于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套督查、检查、考评、问责等体系,关键在于指标是否科学,是否在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波助澜,是否能够促进各级各部门能够凝心聚力抓落实。 这里面涉及到三个导向:一个是结果导向;一个是过程导向;一个是民意导向。从眼下一些形式主义“留痕”来看,就是过于强调过程的控制,实际上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助长脱实向虚。 即使是要强调过程导向,也应该从法治思维入手,更多强调程序之正义,而不是出于过多的僵化规则,反而束缚了抓落实、敢创新的手脚。 其实,如果结果导向、民意导向比较明确科学的话,指标应该越来越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考核问责有的时候也需要作减法,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形式主义,而且也能给基层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激发基层、社会和市场的活力。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